高体健常委: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020.11.19点击: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也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和重要要求,明确了到二○二五年实现人民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的“十四五”目标,以及到二○三五年建成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加强卫生健康法治建设上下功夫


“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法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医药法、疫苗管理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相继出台。特别是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是卫生健康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依法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时期,要持续做好传染病防治法等重点法律法规的立法修法工作,抓紧制定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健康影响评估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卫生健康法律法规体系,切实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贯彻施行,着力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确保各级政府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实现健康中国和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二、在提高人民身心健康素质上下功夫


“十三五”期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有明显提升,但也存在健康素养水平在城乡、地区、人群间分布不均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十四五”时期,要推动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参与、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明显提高人民身心健康素质。在政府层面,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工作内容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健全健康教育制度,推进“健康细胞”建设,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在社会层面,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要主动开展健康教育、提供身心健康指导,新闻媒体要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或设置健康教育专栏、推动“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卫生健康行业学会、协会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面向公众的健康科普活动。在家庭层面,要树立和践行“爱卫生爱健康就是爱家人爱国家”的理念,注重加强健康管理,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三、在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上下功夫


“十三五”期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体系经受了重大考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能力不强、机制不活、动力不足、防治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十四五”时期,要针对问题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织紧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要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加快理顺体制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要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要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从源头上早期发现、综合防控重大疾病。


四、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下功夫


“十三五”期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人均预期寿命从2015年的76.3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十四五”时期,要坚定不移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拿出实招硬招高招,推动发展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服务体系从数量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提升型转变,着力提高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快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建立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县级医院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支持社会办医,推广远程医疗。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


五、在促进健康产业加快发展上下功夫


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既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要。“十三五”期间,我国健康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但仍存在科技含量不高、跨界融合不充分、健康保险发展滞后、人才要素短缺、营商环境和行业监管不够完善等短板弱项。“十四五”时期,要着力解决存在问题短板,统筹推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非基本医疗领域配置资源的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关键技术和创新产品研发应用;深化健康产业跨界融合,改造升级传统业态,壮大新业态,提高健康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要着力实施优质医疗健康资源扩容、“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提质、健康产业科技创新等系列工程,进一步扩大优质医疗健康资源覆盖范围、增强健康产业融合度和协同性、提升健康产业科技竞争力,使健康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多样、更加优质的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


六、在强化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上下功夫


“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在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特别是为疫情防控救治提供了强大支撑。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整体优势,生命健康科技在总体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上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很多药物、器械、设备依赖进口,高端医疗设备大多被国外垄断。《建议》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列为科技创新“四个面向”之一。“十四五”时期,要完善生命健康科技创新政策环境,继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构建国家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体系,为统筹推进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要完善平战结合的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支持协同开展重大传染病病原体溯源、致病机理、检测试剂、诊疗救治、疫苗等全链条研究。加大生命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加快补齐我国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短板,提高国产药品、疫苗、器械、设备的国际竞争力。

来源:人民政协报